• 视频教程
  • 秒刷功能
  • 编辑器快捷键
  • 关注按钮
  • 添加背景图
  • 弹幕文字修改增删
  • 时间轴增加节点
  • DIY收藏,一键套用
  • 图片快传
  • 二维码
  • 导入公众号
帮助中心首页 微信公众号早报 微信里的70后、80后、00后

微信里的70后、80后、00后

浏览量:1928 发布时间:2020-09-22 11:10:58


- 寻找微信创业者系列 05篇 -


创业需要适宜的火候,最好在人生的第N个十年开始。——当互联网开始发挥作用,这种观点也是时候该被打破了。

在古老的西安城中,横跨了三个时代的三位微信创业者,他们也许不算最成功的一群人,但是他们用小小的个体力量在时代的画布上留下了自己的颜色。



1

70后:在“海”边捡“贝壳”的人



佳木斯出生的金秀山,身上有着一种江湖义气。聚起一帮朋友创业,似乎总是需要这样一个灵魂人物来扛事情。

人称“山哥”的他,短道速滑运动员出身,体校毕业后就告别体育生涯,做过品牌润滑油区域经理,又到韩国打拼三年多。

2005年,金秀山在韩国发现,韩国挪车问题突出,车主往往在车上留有手机号码,有手写的、有放名片的。虽然方便了挪车,但是也出现了暴露个人信息的风险。韩国人因此开始了用电话转接来告知车主的方式。

当时国内的汽车保有量还没韩国那么多,但山哥本能觉得,这是门未来可以做的生意

回国创业,山哥瞄准了挪车,“思密达”的经验学起来,“起初我们也和韩国一样用电话转接方式,拨打一个号码,‘寻找车主请按1、紧急救援请按2……’想把对车主的服务全部嫁接进来。结果拨号步骤太过繁琐,用户体验非常差。”之前指望发放拨打电话的卡片是个不错的广告位,但是市场占有率低的情况下,根本没人投放广告。

直到有一天,山哥无意中了解到二维码,这让他豁然开朗:用户将手机号生成二维码,一旦挡住别人的车,对方扫描二维码,挡车的车主就会接到一个400开头的电话、提示短信和微信信息,不用一连串拨号,这多方便。

但现实往往很骨感,所有创业团队跳过的坑,都等着他们:车主有顾虑,害怕隐形消费;市场占有率低,没人买单;技术上交过“学费”,30万创业资金打了水漂……

交警“认证”微挪车
山哥手头没多余的钱给大家发工资,公司实在撑不下去了。一个周五,他约几个合伙人吃散伙饭——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之前两次吃完散伙饭,周一大家又来上班了。没想到散伙的话还没说完,几个股东就第一次行使投票权,4:1赢了他,想让公司活下去。

为了能有资金投入,山哥也想了其他方法增加收入。他做过四个月代驾司机,还利用在韩国学到的技术,卖起了炸鸡,生意火到一度发展了6个加盟商。但为了“挪车”事业,他把炸鸡品牌卖了,把钱投入到公司。而被山哥拉下“水”的最大股东,早就卖了自己在北京的房子和车。大家卯着一股劲,要把自己看好的事业发展下去。

转机来自于石家庄交警老李打来的一通电话,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挪车这件事,痛点不在车主身上,而在另一边。山哥说:“那时车辆被挡,只能打110和112,大量此类报警占用了公共资源和警力,还不一定能找到车主,老李大哥就在网上搜索找到我们。我们给石家庄交警提供了二维码挪车服务,授权交警扫码之后给车主发出违停提示。一来交警实现了人性化执法;而用户关注交警的公众号,扫码即可开通服务,整个过程不会留给对方任何私人信息。

这件事情,引来很多媒体报道,微信挪车的口碑也就此传开了,之后向全国辐射,对终端用户免费。“现在我们服务全国的196个城市,服务对象有公安局、有交警,也有交通广播。公安、交警或者广播电台给我们支付开发费和年服务费,解决了我们的盈利问题。

“微信庞大的用户基数,是我们创业的根基。”金秀山说,“基于微信的基础功能,在一个界面就可以完成开通、使用、转接、曝光乱停车等功能。”最初对接客户,对方稍微有一点意向,山哥他们都飞到当地去洽谈,现在摊子铺大了,业务覆盖全国各个地市,金秀山和他的伙伴们却反而没之前那么忙了。

“微信的功能太强大了,二维码挪车和客户的微信相关联,我们只要把成熟的操作模式告诉对方,甚至可以不跟客户面对面,就把业务做成了。你一定想不到,目前我们整个团队只有七个人。”山哥觉得,微信这个平台,真的是重塑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就像一片海,包罗万象,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中取用各种资源,他只不过是在这片海边捡贝壳的人。
2

80后:微信让装修变成一件“小事儿”



比太阳上班早,比月亮下班晚,是一种什么体验?在装修行业浸淫多年的谷伟再知道不过。

搓火的事情时有发生,搞得人反而一点也不意外了。比如这天,水管工已经等了一个小时,烟都掐灭了几根,水管转接头还没有买回来,几个大男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搞装修这事儿就像是打仗,精兵良将骏马一应俱全,就差一点粮草让人跑不起来。——瓷砖、地板都可以去大卖场里随意挑选,水电料和腻子这些辅料更叫人头大,有时候为了买一个匹配的小零件要跑断腿。

独立设计师和工地遍布全城的装修公司该如何解决辅料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西安城脚下,借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势头,谷伟开始琢磨起来,并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为此,谷伟辞掉了在知名装修企业的工作,把自己当成客户亲自跑到市场上做体验。2个月的时间,他摸透了装修中的所有中间环节和消费者痛点。与此同时,他还观察到,在工地上,大家有点空闲就会掏出手机来玩。

“我家好多东西都在网络商城购买了,为什么不能在网络实现装修建材的购买和配送呢?”他感到一阵兴奋。

“2”这个数字,对谷伟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他的创业品牌“装小哥”的小程序商城正是在22号这一天上线的。 装修建材销售行业结合互联网,需要有“高频、标准化、刚需”几个要素。谷伟发现,使用小程序完全可以满足为装修人提供本地、化全品类、一站式建材辅料的在线交易和配送的需求。小程序的低门槛也让与互联网行业完全不搭界的他,能够快速进入,并实现自己的想法。

他要当“装修人的好帮手”——“我太知道装修行业的辛苦,我希望装修人节约更多的时间去谈业主,抽出时间多陪家人。

由于具备天然的连接属性和庞大的用户基数,在微信里,客户就像“自来水”,一旦拧开了某个阀门,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你。但是,对谷伟来说,拧开阀门的过程并不简单。一开始,谷伟和合作伙伴一起去跑工地,正是夏日炎炎的季节,汗水与工地上的尘土混合在一起,一天下来,脸上能积一层土。

人们习惯了传统的建材交易,如何在微信中建立信任感也是一件难事。“我们的客户群体年龄偏大,让他们一下子转向在微信中购买建材,他们会感到复杂和不习惯,并且不太容易信任,主要担心支付后我们不送货。我们会用在线支付的优惠政策来吸引用户,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免费宣传服务,时间久了,信任感就积累下来了。

晒了一段时间,谷伟看着不像87年生的年轻人了,但是他们却获得了3000位种子用户,“自来水”阀门算是被拧松了一些,谷伟也开创了同品牌的微信公众号,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做一些传播和用户教育。

谷伟觉得自己更加像一个互联网人了,他的思路更加开阔,从过去在传统建材行业的产品思维转化为用户思维。他发现许多问题在微信中可以得到更好地解决,线上商城节省实体店房租,微信支付让交易更急便捷,微信公众号可以作为用户运营和内容的良好载体,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玩法。玩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有一个优质的想法,不用担心无法实现,门槛已经足够低。

现在,“装小哥”团队的市场份额已经排在西安的前三位,建立了2000平的中心仓,并且还在寻找更大的仓库。

谷伟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对装修人的关怀来自内心深处。他张罗起“装小哥”的推广发布会,邀请自己在装修建材圈里的朋友都来参加,一来是老朋友以这样的场合见见面,二来推广装小哥的业务。有了活动,大家发个朋友圈,就是活广告。

这位“装小哥”发布了自己更温暖的计划,“我们团队要为装修行业做一些改革,在尊重传统行业优势的同时,不断发掘线上互联网技能。与独立装修人合作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我们所有的会员享有终身服务,包括免费法律咨询、帮工人对接设计师、业主等装修资源,提供名片设计、免费宣传,共享仓储……装小哥希望为独立装修人创造价值和节省时间,立志成为装修人的好帮手。


发布会上,每位来宾肩膀上贴了个带有“装修人一起‘2’”的标牌。“装小哥”诞生于22日这一天,谷伟也想要用同一天来关怀装修人的生活。无论是聚在一起聊一聊,还是打一场球赛发泄一下工作压力,甚至只是一顿烧烤,慰藉一下没有按时吃上饭的辘辘饥肠,他都想为装修人分享一点温暖。这是“装小哥”的温暖。
3

00后:在微信里打开音乐世界



8月31日,开学前一天,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里的人还不算太多,李若萱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打开电脑开始写公号文章。这次,她没像往常一样分享歌单、推荐音乐,而是敲出一篇八月手记:

“趁年轻,利用一切时间去充实自己吧,无论是读书、听歌,还是其他。你所经历和学习的一切,最终会沉淀下来,成为你的一部分……”这是她做公众号Ocean Listening几个月来最大的感悟,也是她目前心境的真实写照。

目前仍然就读大学本科的她,曾和大多数在校生一样,过着两点一线简单的日子。平时除了上课,就是去泡泡图书馆。直到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她波澜不惊的大学生活,开始照进了一束不一样的光。

今年,原本想给所在班级开通一个公众号,计划用来发布班级通知信息,后来不了了之,干脆改了名字变成自己的个人品牌。下决心好好运营这个公众号,始于对周围朋友的观察。她发现很多同龄人都在做个人公众号,不过大多是发表个人日常感想。

“为什么不能结合自己擅长的领域,写一些大家有共鸣的东西?也许还能找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人。”从四岁开始学声乐、具有很强音乐功底的李若萱决定专注于欧美音乐。如今,Ocean Listening每周会至少更新一次,内容主要由歌单、乐评、转载外网资源构成。

自律,是李若萱决定经营公众号后的第一个收获。为了写好公众号文章,李若萱每天至少听二三十首歌,多的时候近百首。“写文章的时候,我会假装在和一个朋友对话,凸显自己的情绪,有时候情绪激动时甚至就直接跟着唱……”

李若萱说,自己的文章内容有很强的个人特色,但有时候为了增加阅读量,也会考虑读者想看到什么内容,而不是单方面的自己想写什么内容。上大学前,她更多的是在手机上消费别人生产的内容。如今,完成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变,对她来说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个体不代表群体,再好听的音乐也有异议,我能做的只是把我认为还不错的音乐尽可能多地分享给关注公众号的读者们。”她在笔记本上写下假期里听过的私人歌单,整整五页,拍照分享给读者,带着一份虔诚。

“我很喜欢微信公众平台主页的那句话‘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李若萱说,这句话不仅是对在微信公众号持续生产内容的人说的,更是对成千上万在微信上创业的人说的。“在众多网络平台上,我们选择了微信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另一起点,而微信同时也支持着每一个选择它的人,让每一个像我一样的平凡人,都能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精彩。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微信创业者的脚印始终踩在国家发展的大脚印中。他们把自身的故事与时代的故事,用微信连接在一起。8月下旬以来,华商报联合微信官方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微信创业者”,共收到了近1000份微信创业者的来信。他们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微信创业者”。


在微信生态中,他们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低门槛的创业机会,用自身努力和热忱成就“个体品牌”,沉淀出一个个不断挑战自我的小传奇。


如果你有在微信生态创业,欢迎戳此处讲一个故事。



注:此文章来源于微信派。


  • 微信在线客服

    请提供详细的截图大图+文字说明您的问题

    微信:xmyeditor2021

  • 微信扫码查看帮助

    扫码关注,获取各种排版小技巧,黑科技!

复制成功

扫码查看帮助